發布時間:2020-05-27
2020年2月24日,水利部辦公廳印發了《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0年水土保持工作要點的通知》(辦水?!?020〕28號)(下文簡稱“通知”) 。通知要求開展人為水土流失衛星遙感常態化監管,并且提出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利用2020年下半年遙感影像,至少加密開展一次遙感監管。
2020年上半年監管方式,基本沿襲2019年做法,由水利部負責組織下發圖斑,地方負責現場復核、認定和查處。小編對于2020年下半年省級加密監管,做下重點和難點分析,以供大家共同探討。
1. 基礎數據和歷史數據問題
高精度衛星遙感影像資料獲取是加密解譯的基礎資料,需要確定獲取渠道;歷史數據包括方案數據、歷史圖斑數據和日常監管數據,加密解譯要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才能得以開展。
2. 信息化支撐本省常態化監管問題
3.核查和查處效率問題
外業復核和違法查處工作,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而且時間緊任務重,加大外業核查和執法效率是當務之急。采用成熟、穩定、實用的移動查處工具,可以解決外業效率問題,其內置移動查處軟件需要集成符合國家標準的流程和指標,集成GIS(地理信息)、GPS(導定位航)、RS(遙感影像),考慮到外業環境復雜性,需要包括在線模式、離線模式多模式工作方式,支持斷點續傳等技術,保證數據與省級和國家數據順利對接。
4. 專業隊伍打造問題
是否具備專業的隊伍,足以開展加密監管的任務,是保證此項工作順利開展的決定性因素。矢量化上圖、遙感解譯、內業判讀等工作,需要專業的隊伍來完成,滿足核查、執法的數據支撐。
掃描二維碼
獲取更多精彩
北科博研
更多水利信息化、互聯網+政務服務等問題,歡迎垂詢
Tel:010-63203331 18610139110
往期精彩: